-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雜牌”家具漠視質量監督
- 評論:0 瀏覽:1885 發布時間:2007/3/14
在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月27日公布的對北京市118家企業生產的118種木家具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中,31種京產木家具被通報為不合格產品。然而,面對媒體曝光,這些企業大多選擇沉默。在記者的調查中,{TodayHot}個別廠家負責人更是百般回避。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身陷2007首個“質檢門”事件的康潔櫥柜,不管事件背后有多大的隱情,康潔董事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做出“不滿意就退貨、五年包修、十年使用品質保證”的承諾,還設置千萬元保證金,其敢于面對消費者和媒體的態度在業內受到好評。
之所以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業內專家指出,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同品牌對質量監督的重視程度不同。對于沒有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來說,漠視和沉默反而是面對曝光最有效、最安全的辦法,這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質檢部門的曝光機制有待完善。事件回放
31家京產家具上“黑榜”
2月27日,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對北京市118家企業生產的118種木家具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結果,31家京字號木家具企業的31種產品由于甲醛釋放量超標、力學性能不合格、用料要求不合格等原因被打上“不合格產品”的印記。
市質監局公布的抽查結果表明,有11種產品甲醛釋放量超過國家標準最高限定值,占不合格產品總數的35.5%;20種產品力學性能不合格,占不合格產品總數的64.5%;此外還有12種產品家具使用說明書、用料要求不合格,9種產品木工要求、抽屜下垂度、抽屜滑道強度不合格;5種產品漆膜理化性能不達標。{HotTag}
很快,北京中豪諾捷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雅仕居家具廠、北京龍格瑪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北京金世紀博森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魯藝家具有限公司、北京名門家具有限公司等31家京字號企業就出現在了京城各大媒體的“負面”報道中。
企業反應
“雜牌”企業多數漠視曝光
在過去一年中,家居界曾有了產品召回事件,也有企業對自己的不合格產品做出聲明,如宜家、雙葉家具等,但不難發現采取應對措施的都是品牌企業。比起這些敢于公開站到消費者和媒體面前回應“曝光”的企業而言,此次被通報的31家企業基本上都是“非知名”企業,沒有一家向公眾做出正面回應。
記者在質監局此次公布的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看到,除了北京中豪諾捷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金世紀博森家具有限公司相對有“名氣”外,其他企業在市場上幾乎沒有知名度可言。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非品牌”就是多數企業漠視質檢曝光最主要的原因。“漠視、低調行事,對這些‘非知名’企業來說是輕松應對質檢的最好辦法,跳出來說話反而會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該人士認為,沉默是這種企業應對危機的生存之道。
記者輾轉采訪了在北京市場小有名氣的諾捷家具負責人——北京中豪諾捷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有濱,諾捷由于一款床頭柜的抽屜108N傾覆造成穩定性不合格而遭通報,但廠家已對不合格產品及時做出了整改,并由質檢部門檢驗合格后補發了合格證明,算是低調處理了諾捷遭遇的“質檢危機”。在王有濱看來,諾捷此次由于力學性能出現缺陷“并不是多大的問題”,默默地處理,并且在消費者“找上門來”時認真對待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做什么公開聲明。
記者試圖再聯系幾家此次被曝光企業的負責人,不是遭到婉言拒絕,就是連廠家有關信息和負責人都無從查起。同時,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與企業的置若罔聞相對的是消費者表現出的“事不關己”。一位消費者在看過記者出示的市質監局公布的不合格企業和產品名單后表示,這些品牌他基本沒有聽說過,因此不會過多關注。另一位消費者更是直接表明立場:“這些企業多數充其量只能算是雜牌,我沒有考慮過要去購買,所以他們出現不合格產品對我沒有什么影響。”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是“助長”雜牌企業漠視質檢曝光的重要原因。
專家看法
“不合格”應該理性對待
從市質監局公布的抽查結果來看,有近一成的產品由于甲醛釋放量超標上了“黑榜”,但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對此次公布的甲醛釋放量超標企業的產品并沒有“談虎色變”,更不用說抽屜下垂度、抽屜滑道強度、拉門猛開等百姓知之甚少的項目了。
“這其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消費者不僅增強了品牌意識,還開始理性地分析對待質檢部門的檢測結果了。”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認為,對質量監督部門的檢測結果公眾還需要有理性的判斷。在他看來,多數家具企業每年的產量都相當大,難免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有問題并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看企業的態度,如果出了問題能夠坦誠面對公眾,敢于對消費者和自己的品牌負責,并且承擔起企業應負的責任,依然能夠順利走出危機,維護好品牌。
朱長嶺還進一步指出,面對質檢部門通報的“不合格”,除了需要企業采取理性的危機公關和應對機制以外,消費者也應該理性認識和分析“不合格”。“家具與家用電器、食品等產品不同,并不會輕易造成人身傷害,比如抽屜開啟、拉門強度等,都是非常小的缺陷,不能因為這些而全盤否定這個企業的產品,尤其對于個別出現問題的知名品牌企業,消費者應該懂得判斷和過濾信息。如果因為質檢部門簡單的‘不合格’3個字就打死一個苦心創建起來的品牌,那就成了時代的悲哀了。”記者手記
“打優不打劣”凸顯曝光機制缺陷
京產家具被曝“不合格”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質檢部門的通報一出,業內和消費者盯著的都是品牌企業。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品牌企業榜上有名,就可能是這個品牌的“劫難”,但被曝光的小作坊企業反而可以相安無事。這顯示出目前的質檢曝光機制存在著諸多亟待完善的缺陷。
2月25日,北京市質監局通報了16種抽檢不合格廚房家具,其中只有康潔成了眾矢之的,對于其他被曝光的15家企業來說,可以說是不痛不癢。2月27日通報的31種不合格木質家具由于生產企業普遍缺乏知名度,媒體反應平淡,消費者也極少有關注,因此對被曝光的企業而言更如隔靴搔癢。
依據有關標準進行產品質量抽查,并且公布質檢結果,這是質檢部門的例行職責,但是其所起的實際效果卻不免令人憂心。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品牌企業,被曝出“不合格”新聞,往往意味著誠信危機,可能使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而質檢部門的“黑榜”對于“雜牌軍”卻并不能起到震懾作用,一來在消費者和媒體面前不能引起注意,對其銷售并不會造成影響;二來這些企業無須做品牌維護,越“淡定”就越輕松,因此往往對質檢曝光置之不理。
“現在的質量不合格曝光實際上只打了名牌,雜牌卻在暗處得意。”一位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正處于打造品牌的關鍵時刻,質檢部門在加大產品質量監督力度的同時還應該考慮曝光機制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對名牌的曝光應當更加慎重,對不合格的雜牌則應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否則質檢部門的質量監管就成了“只監不管”,不能扶優打劣,反而“打優不打劣”,從而喪失其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