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中國鋼企應以國際鐵礦石巨頭為榜樣
- 評論:0 瀏覽:2826 發布時間:2007/2/27
- 一年一次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又開始了,繼經歷了2004年上漲19%、2005年上漲71.5%、2006年上漲19%的“三級跳”之后,明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是否還會延續那種瘋狂上漲的趨勢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國鋼鐵企業面對昔日談判桌上“屢戰屢敗”的現實,今年依舊表現出了“屢敗仍要屢戰”的決心和勇氣。{TodayHot}而國際鐵礦石三大巨頭在嘗到了過去幾年的甜頭之后,今年依舊放出了“鐵礦石供需形勢仍然偏緊、價格并未觸頂”的漲價信號。
關于鐵礦石價格談判是個老話題了,對于今年的價格談判格局和各方手中的籌碼是否已經較去年發生什么變化,筆者無意去做任何揣測和評價。不過國際鐵礦石巨頭在近年國際價格談判中屢屢得手的事實說明,在占據壟斷地位的一些資源出口方面,國際鐵礦石巨頭應是值得中國壟斷性資源出口行業學習的榜樣。
國際鐵礦石三大巨頭為何能坐地起價年年得手?首先是中國自身的鐵礦石產量和品質等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攀高。其次是在全球鐵礦石主要產地中,巴西和澳大利亞鐵礦的品質最佳,{HotTag}且全球鐵礦石海上貿易主要由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和澳大利亞力拓三家國際巨頭供應商壟斷。從“不是能夠控制價格、就是能夠控制產量”的壟斷定義來看,當剛性的鐵礦石需求遭遇到賣方壟斷格局時,交易價格主動權被壟斷方操控在所難免,這種時候巨量剛性的需求反而成了一種談判的劣勢。而這種公司壟斷的情況又不同于政府出口配額限制等方式,完全不存在違背WTO規則等麻煩。
從國際鐵礦石市場回看中國的焦炭、稀土、鋅、鎢等資源性物資的出口,雖然中國這些資源性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和比重,但是盲目的低價競爭不但導致出口秩序混亂,甚至導致掠奪性開采對環境造成永久性破壞等問題。以稀土產業為例,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稀土資源儲量世界第一(70%左右)、產量世界第一(80% ~90%),是世界上惟一可以大量供應不同品種和品級稀土產品的國家。而與這些世界第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1990~2005年的15年里,雖然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但價格卻跌了36%,國內稀土生產企業在1%~5%之間的微利狀態下生存。
與國際鐵礦石貿易格局相比,為何中國的資源性出口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狀態?進口客戶的購買集中顯然不是原因,這從中國鐵礦石進口占據相當份額卻沒有半點話語權上可以得到充分證明。實際上,壟斷性產品的極度分散生產和出口才是關鍵所在!由此可見,中國的資源性出口企業從國際鐵礦石巨頭身上,能學到的東西應該不少。
添加/查看評論(0)
查看更多相關知識
熱點知識推薦
上周貢獻知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