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又到鐵礦石價格談判時
- 評論:0 瀏覽:2337 發布時間:2007/2/27
在新一輪鐵礦石價格談判開始的前夕,用“兔死狗烹, 鳥盡弓藏”這八個字對已經遠去的2006年度談判進行評點,可算是恰如其分。
產生這樣的念頭是緣于前不久一家媒體的新聞報道。該媒體說, 個別大鋼廠高價倒賣鐵礦石,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正在醞釀捉“內鬼”。不過這篇報道受到了中鋼協副秘書長戚向東的強烈斥責,他說,這是一篇未經采訪的虛假報道,但戚并沒否認報道內容的客觀性。而事實上,大鋼廠高價倒賣鐵礦石早已是鋼鐵業業內眾人皆知的秘密了。
近幾年來,16家大型鋼廠聯盟一直以中國鋼廠的名義與國外鐵礦石三大供應商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這個聯盟呼吁其余有進口資質的鋼廠不要在談判期間獨自和供應商簽訂協議,以此增加談判的砝碼。但尷尬的是,在這個聯盟獲得一個長期協議價格后,有些鋼廠卻無法享受這一協議價格,甚至部分鋼廠還進行高價倒賣。
一個業內的說法是,正是由于部分鋼廠的倒賣行為,國外供應商們才會表現的如此強硬。供應商們認為,如果你鋼廠可以進行高價倒賣,那么我們自己為何不可以去掙這個利潤呢?
從這點出發,就不難理解當時淡水河谷為何敢如此強硬的對中國發出通牒令。當時,有專家分析稱,考慮到19%漲幅后,加上海運費,到岸價格已經高出國內現貨價格,中國完全可以放棄和淡水河谷的談判,并給另兩家供應商以警告。但這個聯盟在一番嚴正申明后,最終卻是選擇了妥協。
拋開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失誤外,妥協的結果其實早可預料,但這個聯盟選擇妥協的方式卻頗有深意。首先,妥協并不意味著無利可圖,成本的增加可以傳導到下游企業,還可以高價倒賣;其次,擺出一副苦苦為國謀利的姿態后,指責小鋼廠也就順理成章,從而為謀取壟斷利益打下伏筆。{TodayHot}
回過頭看,無論是在談判過程中還是事后的總結,進口秩序混亂,小鋼廠為牟暴利,私自進口并囤積鐵礦石造成市場虛假繁榮一直被認為是造成談判失利的主要原因。于是進行進一步的進口資質收權自然成了備戰新一輪價格談判的主要籌碼。而事實上,在小鋼廠無法分享談判成果時,這樣的指責多少有點滑稽。
進一步收縮進口資質權限的工作早已在有序進行。但由于國內現貨市場上的鐵礦石主要來自國內開采,而在國內開采中,大鋼廠又占據壟斷地位,因此進口資質收權工作的最終完成,則意味著國內將最終形成一個大鋼廠聯盟壟斷國內鐵礦石市場的格局。
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在6月20日寶鋼公開宣布接受19%漲幅后的第六天——— 6月26日,全國第一個民營冶金行業商會組織———全國工商聯冶金業商會在北京正式成立,該商會旨在維護中小鋼廠的利益。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則是大鋼廠的俱樂部。
又到談判時。代表大鋼廠利益的中鋼協會與維護中小鋼廠利益的冶金商會,在新一輪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如何協調利益,一致對外,尚須我們拭目以待。(證券時報)